第37章 一元礼金(1/2)
第37章一元礼金
沙文秀抬头挺胸,双手插兜站得笔直,立在服装厂门口,好一会不见动静。
门卫忍不住迎上去问她找谁,沙文秀笑笑,不找谁,就随便瞅瞅。
看着沙文秀这气势,门卫很是恭敬,要不,我去通知一下领导。
沙文秀点头,好。
沈红莲正在厂长办公室和二丫商讨结婚事宜。
冒炳良现在在县教育局,正被动员下乡,二丫想让他来厂里做个质检员啥的。
沈红莲让二丫先问问他自己的意思,说最好让他跟着沈红宝跑供销。
又说今年全县棉花大丰收,不如自己建个织染厂,省得服装厂老为缺布料发愁。说这个地级市曾是全国最大的纺织基地,技术机械来自国外,属于最先进的。就是不知道现在情况如何,需要去考察一下。
二丫认为,县镇政府部门都在忙着搞批判斗争,不一定会有资金和心思搞。
沈红莲说可以忽悠军方投资。
听门卫说有个很有气势的女人在厂门口,像是上面来调查的,是不是接待一下。
二丫一惊,三妹你赶紧回避,我先去应付一下。
站起来边走边骂,动不动就来找麻烦,还让不让人活了。
沈红莲笑笑,他们反正没啥事,还人满为患,不来
话虽这么说,沈红莲还是回了宿舍,一点都没兴趣和上级老爷纠缠,不如做点好吃的来得开心。
还在厨房考虑做什么,二丫就跑了来。是宣传部那个一枝花,顺路来看看的,没啥事,你要不要见见?
沈红莲心里一动,能不能让黄庄那班能人搞个织染厂呢?
黄庄在南三四十里,来去县城确实算顺路。沈红莲早就预料到,看到自己和姐妹们的歌舞后,沙文秀迟早会对自己感兴趣。
既然来了,那就见见吧。
改变改变那杀千刀的小说情节也不错,有机会重返前世,非嘲笑贬损一番,看他还怎么嘚瑟。
沙文秀正站在账目公示墙前细看,见到沈红莲,露出一个动人的微笑,小丫头,又见面了,我说只是路过,你信不?
沈红莲点头,信,感谢沙主任经常路过。
沙文秀呵呵一笑,可以经常路过么?
沈红莲点头,蓬荜生辉。
沙文秀上前和沈红莲轻轻抱了一下,很自然的伸手帮沈红莲将一缕鬓发勾到耳后。真可爱,真能干。
沈红莲摇头,比不上你们。
沙文秀指指墙上公示的账目,谦虚。这也是?
沈红莲点头,是的,向你们学习的。
账目公示确实是文友小说里说的,沈红莲并非虚言。
沙文秀笑笑,你去过我们黄庄?
沈红莲点头,偷偷去取过经。
沙文秀笑了,丫头,不可以骗阿姨哦。
沈红莲装傻,柳成蹊真好看。
沙文秀看了沈红莲三秒,你还真去过,是阿姨想多了。
沈红莲心道,我去的时候柳成蹊还没出生,黄庄也没账目公示这规定呢。
沙文秀一点不觉得尴尬,立即换了个话题,今年还搞军民联欢么?
沈红莲说,不搞了。我三个姐姐都要结婚,没人玩了。
沙文秀显然不信,在军部可是你一个人从头唱到尾的。
沈红莲笑笑,我那些玩意上不了台面,内部玩闹玩闹可以,公开就不适宜了。
沙文秀点头表示理解,随后说出了最终目的,在黄庄那里闹没事。真想请你去黄庄玩玩。
沈红莲不置可否,抛出了条件,厂里一直布料紧缺,黄庄有没有想过办一家织染厂?
沙文秀大笑,厂房早就造好了,正在安装机械,年后就能投入生产。
沈红莲暗骂,那帮人精,果然不同凡响。好,开业的时候,我去祝贺。
沙文秀笑着提醒,黄庄也有服装厂的,只是没你的大,管理也没这科学。
沈红莲笑,技术指导很贵的。
沙文秀豪横地说,黄庄付得起。
一提到钱,沈红莲眼睛发亮,赶紧拍马屁,和聪明人合作就是轻松,随时恭候大驾。
沙文秀也大笑,互惠互利,不必客套。
做事的人都注重效率,第二天黄庄大队书记就来到厂里,郑重聘请技术人员去现场指导。
别多想,沈红莲这种十五六岁级别的大腕怎么可能亲自出动,直接命沈红宝和沈红书带着季小莲前往。
三天后回转,沈红保交给沈红莲一只信封,开心地说,我们数了,整整一万块,真大方。
沈红莲笑道,才这么点,我以为起码两万的。
沈红书差点气哭,三妹,你能不能顾忌一下我们这些穷人的感受啊。
季小莲居然很淡定,三妹的钱和我们的钱不事同一个概念。
沈红莲说,都交到厂里去吧。
沈红书一愣,这——凭什么?
沈红莲一笑,凭你们都是厂里的职工,一切缴获要归公。
这次沈红书是真的哭了,抓着钱亲得热泪盈眶。
老会看了,也是一愣,手一挥,那就算还了沈三丫的欠账吧。
二丫也快哭了,除了这一万,三妹还欠厂里八百呢。我们一家半年都没拿工资,这账得还到啥时候啊。
老会计也开起了玩笑,只管做你的账,别老惦记自己的嫁妆,三丫头啥时候亏待过你。
二丫嘴一噘,别提了,姐妹里,她就看我不顺眼。
沈红宝没好气地说,你自己大手大脚,入不敷出,还怪三妹了。看你结了婚怎么过日子。
二丫不服,和三妹的败家作风比,我连根毛都算不上。
沈红书也笑,三妹能败也能挣,你呢?!
工资可以扣了还账,可奖金不会,还是特聘技术员的特别奖金。
总不能让沈三丫一家饿死吧。
什么?其他职工有意见?谁?除非他不想再在厂里混了,甚至活得不耐烦了。
有些事不要说得太明白,懂的都懂。
名义上是老会计兼任代厂长,可老会计行使的权力还没供销部沈红宝多,事实上,现在全厂都是沈红莲说了算。
好的规章制度,就是让傻叉当首脑也会平稳发展,还不会出乱子而失控。
这是六十年后聪明人对万恶的美帝的评价。
大丫、沈红菊和王书雯在县城折腾了近两个月才完事。不用说,这次运动又再次取得了空前绝后的伟大胜利。
对。空前绝后,继往开来,伟大,光荣,正确,胜利,圆满成功,形势一片大好,英明领导,遥遥领先这些关键词必须时时用,再用十年二十年都不过时。
日。这个时候只说欧美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还没开始宣扬遥遥领先呢。
宣传队圆满成功后没几天,厂里接到了老厂长病逝的消息。
不少职工前去奔丧。
沈红莲没去,沈家一个也没去,这也是沈红莲的吩咐。
居然伙同调查组驱逐沈家,要不是被沈家逼着写了举报信,别人还不知道老厂长会这么小心眼呢,真是知人知面不知心啊。
看老厂长平时对沈家挺好,各种照顾。调查组一来就露原型了。
看来第一次三丫被赶走也是老厂长做的手脚。
还装得舍不得的样子去请三丫回厂呢,真是当面一套背后一套。
去请是因为全厂罢工,他不好交代。技术半点没有,管理水平更烂,啥也不懂,就是个摆饰,三丫不在,谁会服他呀。
要不是三丫逼迫,他都不会交代做的那些龌龊事。
算了,人都死了,也没啥好说的了。
再次证明,凡是和沈三丫作对的都没好下场。
几十年后,有了网络,遇到看起来让人愤愤不平的事,键盘侠们总是一拥而上通过网络媒介向官方追问真相,沈红莲也是其中的一员。
直到有一天,沈红莲为某件事义正辞严地对文友的冷漠抨击时,文友冷笑,你们这种底层傻叉需要什么真相。发展中国家的精英都在官方,你以为你能知道的他们就不知道么。
老厂长配合沈红莲唱了一曲大戏,却落了一生骂名。由这事看来,底层人真的不需要真相,只需要一个发泄口,以彰显自己存在,有见识。
作为一个智商不低的半吊子文人,沈红莲对流言早已免疫。她现在一心一意只想把三个姐姐风风光光嫁出去。
嫁妆嘛,除了二丫要备点,大丫和沈红菊婆家都在省里,不需要折腾。
这个时代结婚非常简单,有两床被子,有子桶脸盆茶杯毛巾等生活必需品就可以,房子也不需要,学校职工宿舍就行。
嫁妆上,沈红莲并不想张扬,也就最简单的必备品,两个衣物箱子。毕竟,大姐和沈红菊的丈夫还在部队服役,结婚后还会住回家里的。
赵家姐妹送给大丫二丫的金镯子,大丫坚决不要,让留给三丫四丫。二丫有点舍不得,看大丫不要,也就不好意思坚持。
看二丫那纠结的样子,四丫没好气地说,我和三姐都不稀罕,你真想要就带走。
二丫竟然懂点事了,我看还是还给两个嫂子吧,要了良心上过不去。
四丫呛道,你啥时候有良心了?有良心先把伙食费算算。
母亲骂,二丫的工资都给三丫还了债,哪来的钱吃饭啊。
四丫问母亲,那我们的饭钱从哪来的?
母亲说,还不是靠三丫和我们的奖金在过。
四丫又问,那二姐的奖金呢?
话没说完,已经被二丫拎着衣领扔到一边。三妹都没说我,就你老跟我作对。
四丫哼了一声,三姐不屑理会你,等你被婆家休了,看谁会收留你。
二丫丈夫冒炳良也从县城下到服装厂,婚后也会住到厂里。沈红莲正让他负责扩大服装厂的鞋帽制作车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