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言情 > 演得这么像,不会真是个杀人犯吧 > 第14章 虹虹直播

第14章 虹虹直播(2/2)

目录

李希将手术刀拿起,脸色充满了厌恶。

狠狠地一刀切了下去。

将手伸进去,把心脏拿了出来。

弹幕瞬间一片静默。

“就这?”

“完了?”

“似乎还没有网上的那段精彩。”

“好失望。”

“很难评价啊。”

“讲真,我没看懂。”

“大家快去看虹虹直播,虹虹直播请来了两位专家,一位心理学的,一位是医学的。”

“什么?还请了非表演专业的专家啊。”

众多观众涌入虹虹直播间,观看人数从10万增到60万,人数还在不断增加。

“哇,现场已经有67万的观众了,这是我们虹虹直播热度最高的一次。”

“大家这么热情,我再介绍一下,我是虹虹主播,这位是燕京警校心理学老师梁欣欣。”

“观众朋友们好。”

“这位是我们燕京医科大学的教授,王黎教授。”

“大家好。”

“今天之所以请到二位,完全是因为这部《万里追踪》演员选拔现场,有‘变态杀人犯’这样一个角色设定。我们请二位老师,是希望从你们所在的专业角度,来给我评价一下,节目当前三位参选者。”

“那么先请梁老师,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讲解一下。”

“好的,主播。”

“我这边,先讲解一下几个基础知识点。”

“首先犯罪有两种人格,一种是正常人格,另一种就是这部剧设定的变态人格。”

“正常人格与变态人格在犯罪的动机,手段,以及在安全效率上,有很大的不同。”“初犯与惯犯又有不同。”

“比如,正常人格的初犯一般比较紧张,动作也不利索,思路没有那么的周密,当他作案之后,对于现场的处理也很凌乱,犯罪线索也会被轻易找到。”

“而变态杀人人格即使是在第一次犯罪时,是不紧张的,这类人大多数,在他平时日常生活中就有很强的暴力倾向,他在实施杀人时,表现出来的不是紧张,也不是厌恶,而是快乐。”

“我们刚才看到,李希的表演,没有演出这是一个具有‘变态人格’的杀人犯,他的表情是厌恶的,动作也很粗糙,李希对人物角色的理解不是很到位。”

“哇哦,梁老师讲解的点,很到位,嗯嗯,茅塞顿开啊。”

弹幕瞬间飞起。

“这样啊,怪不得,我看不出来味道呢。”

“是啊,是啊,不如网上流传的那段精彩,你看萧衍,他就是笑的。”

“说明萧衍对人物理解到位。”

“拉倒吧,萧衍还没演呢,网上那段,指不定在什么情况下演的呢,和现在的命题完全不同,萧衍的理解未必就比李希强。”

“李希的粉丝又来了。”

“这么一解释,确实如此,我说不出来,就是看着,没感觉,没有代入感。”

“大家好,我是虹虹主播,刚才呢,是我们的犯罪心理学专家梁老师的讲解,顿时让我们对这段表演有了更清晰的认知。现在,我们请王黎教授,对解剖这段也做一下讲解。”

“各位好。我是王黎。”

“先说一下啊,我其实来直播之前,是有提前做过准备的,我知道节目道具组是把道具尸体简化了。”

“什么意思呢,其实我们人体是非常精妙的结构。”

“我们正常人,特别是没有接触过人体内部构造的人,是不可能直接从一具尸体中,轻易拿出内脏器官。”

“我们可以看到,刚才李希的动作,他仅仅是划开道具尸体的皮肤,就立刻把心脏揪了出来,说明道具本身就异常的简易,只有皮肤,皮肤

“看到现在,只能说道具组比较粗糙,这样的话,就会看到,演员的表演也显得很是粗糙,既然是表达一个‘变态杀人犯’,而且作案不止一次,那么这个罪犯应该是精细的,是周密的,这点没有体现出来。”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