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其他小说 > 大庆第一太子爷 > 第二百九十四章

第二百九十四章(2/2)

目录

“儿臣刘启,参见父皇!”

是惊惧,也难以置信,杨文渊此时的心绪,十分的复杂,他怎么也没有想到,刘启竟然还活着,而且看状态,似乎是比以前似乎都要好。

“启儿平身,方才大臣们的话,你都听到了吧!”

“儿臣句句入耳。”

“好,那接下来的朝会,就由你,来主持吧!”

“儿臣遵命!”

说完,刘启抬起身子,双手背于身后,忽然将目光落在了杨文渊的身上。

“杨大人,你可知罪?!”

杨文渊身子一颤,装出一副十分茫然惊恐之态。

“殿下,老...老臣不知啊?此话怎讲?”

刘启点了点头。

“哦!本王都忘了,杨大人你老了,你脑子已经开始记不住事了,行,既然如此,那本王就来告诉告诉你。”

说着,高喝一声。

“入殿!”

随即,秦尉、吕良、白启、张德海、以及罗呈,全部走入到大殿之中。

“宣读吧!”

张德海立时,从袖兜中掏出一张纸出来。

在他的口述中,面对着满朝文武,当即宣读了杨文渊数十条的罪证。

其中,不乏包括他的党羽,李寿亭、贾思明、段荫薄等人.....

每每念出的一条,不知情的官员,无不心中骇然,实在难以相信,堂堂大庆的丞相,竟然在私自下,做出了如此多的恶事。

与此同时,杨文渊也是浑身颤栗,他实在是想不明白,太子到底是通过什么方式,查找到他的这些罪证。

当张德海宣读完以后。刘启缓缓的走到了杨文渊的面前。

“杨大人?你可认罪?”

杨文渊缓缓的抬起了脑袋。

“殿下,这都是污蔑,是污蔑啊!老臣这么多年以来,侍候大庆两代君主,岂能做出这么多的恶行出来。空口无凭,殿下,就算是您想要治罪老臣,也要拿出证据出来吧?”

刘启微微一笑。

“证据是么?好,本王今日,就让你死心!”

说完,殿外就走进来了廷尉张释。

这家伙的出现,让在场的杨文渊一党,全都不寒而栗。

若是没有证据的情况下,这家伙绝对不可能出现的。

果不其然。

在张释的口述中,不仅是指明了多个证人,而且还掌握了多个物证,都能够指明,是李寿亭、贾思明、段荫薄等人,所犯下的累累罪行。

杨文渊听完,哈哈大笑。

“张大人,您所说的这些,与老夫有何干洗?”

他的党羽都傻眼了,没有想到,临了到了这个时候,确实被杨文渊给摆了一道。

如此干脆的,就要与他们脱离干洗。

不过,杨文渊确实有这样的资格,因为在他说过的事情中,从来都没有给自己留下尾巴,都是差人办得事情,就算是掌握证据,也抓不到他的头上。

“杨文渊!行刺太子,你就是主谋,你难道还不承认吗?”

“杨文渊,我们所做的事情,都是受了你的指使,现如今,到了这个时候,你要与我等撇开关系么!”

.....

不等刘启说什么,杨文渊一党的自己人,却是开始内乱了。

可杨文渊的脸皮真是够厚的,哪怕这样,都一口咬定,自己什么都没有做,都是他们私自干的,与自己无关。

“好,杨大人,你真是不见棺材不掉泪啊,传下一位证人。”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杨文渊微微一愣,不想还有证人。

何人?还掌握着自己的证据?难道是裴炎?不可能啊,他已经走了啊,而且他对自己忠心耿耿,绝对不会背叛他的。

那会是......

而当这人出现后,杨文渊难以置信,立时瘫软到了地上。

就听得侍从唱喏。

“杨娘娘入殿!”

谁也没有想到,这个证人,竟然会是杨贵妃,杨文渊的女儿,杨蜜。

看着地上满脸狰狞的杨文渊,杨蜜黛米紧皱,目翻泪光。

“爹,你就认了吧!你的罪证,女儿...女儿都已经交给皇上了。”

杨文渊登时心如死灰。

千防万防,可就是没有料到,最后扳倒他的,竟然会是自己的女儿。

“来人,把刚刚念到名字的大臣,全部押至廷尉府,再经审查后办理!”

秦尉、白启、以及罗呈,立即带着入殿的兵士,亲自押解着杨文渊及众大臣出殿。

在路过杨蜜的身边时,杨文渊呵笑了一声。

纵横了半辈子,想不到却是栽到了自己女儿手中,可笑,可笑啊!

随着众人喊着冤声渐渐消失,大殿终于是安静了不少,也是少了将近一半的人。

剩下的官员,颤栗的匍匐在地上。

是在难以相信,刘启居然会这么狠,这可是几十名朝廷的众臣啊,而且在朝廷上都担当要职,刘启居然连一丝一毫的犹豫都没有,就把众人全都押到了廷尉府。

可让众人最惊诧的莫过于。

太子的行事手段。

短短不到几个钟头的时间,就将杨文渊一党,全部铲除了?

难道说,太子就不担心,杨文渊在外的党羽,趁机作乱么?

要知道,杨文渊这么多年,可是门声遍布,无论是军政还是文政,早已经形成了错综复杂的网络,贸然动手,必然会引起大乱,很多大臣也都知道,这也是为什么,庆帝会对杨文渊,一再忍让的缘故。

而紧跟着,刘启就对此事,做出了解释。

原来他受伤却是真的,但却并没有伤到根本,只因为他身上,还穿了一件自制的“防弹衣”。

当时只不过是吓晕过去了而已。

但是,为了掩人耳目,太子刘启将计就计,就将自己关在东宫,造出了已经遇刺身亡的假象,如此之做,也是为了麻痹杨文渊一党。

而在这个时间里,刘启派秦尉、白启、吕良,一边搜集杨文渊的罪证,一边釜底抽薪,夺了他手底下人的军权以及政权。

此外,他还劝说动了杨蜜,亲自去到府上,搜集他父亲的罪证。

也只有如此,刘启才答应杨蜜,可保他父亲的一条性命,也可保他杨家,不会完全受到此时的牵连。

从这时起,众臣才清楚的认识到,杨文渊说的一点都没错,如此太子,放眼当今天下诸国,哪一国的太子可以比拟,无人!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