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5章 巡查两厂(2/2)
负责建造造船厂的人是姜瑜,此次雇佣了数百船工来搬运材料,基本上将船厂的框架搭起来了。
看到沈炼前来,姜瑜眸间一喜,下意识地上前。
刚想开口,就看到沈攸之的眼神。
“注意言辞,被说漏了嘴。”
姜瑜只能低声道:“老大,你什么时候回来的啊,一点消息都没有!”
“一个时辰前才到,船厂干得不错,大概什么时候能完工?”沈炼直截了当地问道。
“资金不出问题,约莫两个月左右即可完工,皆时可直接投入船只生产,我们请了当地一些行家前来坐镇,再配合现有船只改造,估计半年之内就能造出一艘能够出海的船只,可承载三千人!”
姜瑜也算是外行,但这些日子为了将造船厂的
基础打扎实,几乎每夜都在案牍库中待着,查阅那些有关建造船只的资料。
如今,也总算是摸透了一些原理和流程。
沈炼赞叹道:“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多谢老大夸奖!”姜瑜嘿嘿笑道。
船只的重要性无需言喻,规模够大,性能够强,才能再海面上遨游横渡,但沈炼更加侧重于杀伤力。
姜瑜办事较为靠谱,造船厂交给他,沈炼还算放心。
火器厂那边,则是李子染在负责。
迄今为止,火器从诞生以来,已经发展了很长时间,但缺少着实质性突破。
天启七年的时间节点,全世界基本上都差不多,火器作为战争的辅助工具,而不是重要工具,依旧以刀枪剑戟为战争凶器。
可沈炼知道,再过几十年,第一次工业革命就会发生。
到时候,哪怕大明不亡国,华夏九州也会被外邦逐渐拉开差距。
大力发展火器,全力解开海禁,以贸易使得内部经济变得活泛起来,才是救国之道!
资本萌芽已经在大明诞生,可能其中会有大量弊端,但只有钱能够养活百姓。
靠着原来的农耕思想,用来“守成”绰绰有余,反之用来“进取”
就有点比上不足了。
沈炼和沈攸之来到火器厂。
此刻已经临近傍晚,但已经步入夏季,火器厂已经开始投入生产,到处都是噼噼啪啪的敲打声,空气中都弥漫着硫磺味。
还有人在这里专门巡逻,就是要看看那些工匠们有没有擅自使用火种。
此地,现在要是见到一丁点火星子,估计在场所有人都得升天。
李子染亲自上阵,根本没注意沈炼过来了,沈攸之则在旁边介绍。
“老大,你离开之后,我们商量着采购了大量火药和钢铁材料,目前生产已经不是火铳,而是火绳枪,这是德拉尔多的建议。火绳枪成为主流是大势所趋,把材料浪费在火铳上面,确实有些不值得。”
火铳发射较为繁琐,而且有些不准,火绳枪就像是点鞭炮一样,要是大规模应用到战场上,势必会引起量的质变。
沈炼依稀记得,在万历年间,鸿胪寺中有个叫赵士桢的主簿,对火器有着较深的研究改良,还著有“神器谱”的火器著作。
名字听着有些玄乎,但实际上就是火器资料,和兵器扯不上半点关系。
“另外,火器厂目前已经着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