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 医保(1/2)
这一年石大庆很不顺,可能和他今年开始的第一天就到医院有关系。那天李博仁患病,石大庆和李倩在元旦那天凌晨把他从铁山市送到省城医院,到医院太阳刚刚露出地平线。石大庆打趣地说。
“今天是新的一年开始的第一天就跑医院,看样子今年一定不顺利。”果然不出所料。
三月石大庆腹泻不止,住院一周。五月痔疮手术十几天才好。
初秋时,他腹部疼痛,检查结果是结肠肿瘤。正值国庆节放长假,九天的长假铁山市医院的主治大夫出去旅游,得假期结束才能回来,石大庆问值班医生治疗方案,医生说两条方案,一件事儿马上手术,但是要在患者肚子上造瘘,就是患者要终身在肚子上挂个粪袋子。第二方案是等专家从外边回来,再做手术。石大庆要求转到省城大医院治疗,可是说破天也不给出具转院手续。没有转院手续就意味着不能医保报销,这几万元的医疗费就得自费。他告诉了在省城的弟弟,弟弟是大型央企中层干部,立刻说:
“还考虑什么报销不报销的事,救人要紧。赶紧转到大学医院。我给你找最好的医生。”石大庆不能不考虑医保的问题,他有负担了,一个很重的负担。虽然他不用承担曾芳芳上大学的全部费用,但是他也得承担一半的吧。那可是个高收费的学校,高消费的学生,一半的费用也是不小的支出。
弟弟理解哥哥的难处,说:
“不就是个转院手续吗?你放心吧,肯定给你搞定。”石大庆说:
“省城你能搞定,铁山市能搞定吗?”弟弟说:
“这还不算个事儿,别说铁山市了,就是‘钢’山市也能搞定。”石大庆这才放心。
就这样,他来到了省城最好的医院,手术开腹后发现病情已进入中期,再来晚来两天病情就会恶化,后果不可想象。
石大庆心里想啊,那些规章制度都是给平民百姓定的。给那些没有一点点人脉关系的人鉴定。我若是没有弟弟这个关系,也就会在铁山市手术,天天挂着个粪袋子。疑惑等专家回来再手术,病情加重等待死亡。
石大庆在省城住院时,临床住进了一个年龄与他相仿的患者。老者黝黑的脸膛上布满地垄沟似的褶皱,一脸沧桑的样子,怯生生的坐在病床的床沿上。护士推着装有杯盘、药品、器械的车子走了进来,用职业的温暖语言说:
“项发财,给您用药。”那个叫项发财的老者迟疑了一会儿说:
“大夫能不能先不用药啊?”护士不解地问道:
“你来住院看病为啥不用药?”站在项发财身旁像是他儿子的一个年轻人,马上解释道:
“大夫,是这么回事儿,我们来的时候医保的转院手续还没有批下来,麻烦你再等等,差不多下午就能批下来。”那位漂亮的护士说:
“你早给医生说呀。药都给你下了,手续批不下来也得算钱。”项发财急了,冲着年轻人大声说道:
“快点给家里打电话,问问批下来了没有?”那个年轻人急忙从破旧的紫红色夹克衫内兜掏出廉价手机,一边拨号一边往外走。他怕打电话影响别的患者。过了大概有五分钟,回来说:
“我二叔正在办呢!好像有点儿麻烦。”护士说:
“药都下了还是用上吧。”老者说:
“这药得多钱呢?”护士说:
“大伯,多少钱也不能退了。”站在旁边的年轻人说:
“爸,别问多少钱了,这也不是商店买东西。退不了。”老者这才接受了用药。
傍晚时分,年轻人接到了家里的电话,说转院手续没有批准下来。老者问为什么不批,电话里说,县医院说这个月的转院指标已经没有了,他们县医院也能治这个病,不同意转院。项发财儿子对父亲说。
“爸,来都来了,就在这儿治吧,花钱儿子给你掏。”老者急了,说:
“你有多大能耐我还不知道。报不了销,全是自费,少说也得有两三万。回去是吧,好赖在县医院医保还能报一些,就这么着吧。”在老汉的坚持下,他们连夜返了回去。
石大庆的手术非常成功。从住进来到出院总共不到十天。医院为了接收新的患者,提高床位的周转率,让更多的重症患者能获得这里优质医疗资源的机会,患者恢复期间都回到当地医院治疗。
在石大庆要出院的那天中午,那位叫项发财的老汉躺在手术床上被推了进来,后边跟着一帮哭哭啼啼的家属。石大庆问了老汉的儿子怎么回事,老汉的儿子说,县医院大夫打开了肚皮,看了一六十三着,说是治不了,又给缝上,这才同意给转院,坑人呀。
这件事情让石大庆感慨万分。
这一年,自从春季腹泻住院,夏季痔疮住院,秋季肿瘤住院,冬季化疗,李倩始终伴随着左右,悉心的照顾。没有表现出一点儿不耐烦的样子,总是保持着乐观的态度。让石大庆非常感动,这对他病情的恢复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一个男人没了事业,就没了前途,就没有了自信。石大庆没项目了,不出差了,整天呆在家里,除了工资收入,也没有其他的经济来源。不出差了每天在家守着李倩,把李倩看得严严实实的。石大庆通过GPS跟踪、定位,对他的行踪了如指掌。李倩不知道世界上还有这种东西。他很奇怪石大庆为什么对她的行踪了解的那么清楚?难道他有千里眼?顺风耳?她不敢乱跑了,她也曾怀疑他在车上安装了什么装置,可是她把车子各个角落包括底盘找了一个遍,也没找到可疑的东西。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