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其他小说 > 我的姑父叫朱棣 > 第六十九章 汉王仁义啊

第六十九章 汉王仁义啊(2/2)

目录

他上了一艘看似豪华,却连底儿都没有的大船!

“徐通政,夏尚书,你们别打哑迷了,赶快说,宝钞到底怎么了,这里面有多少的亏空!”郑赐在朝堂也听到了许多消息,他死死盯着夏原吉,“我听说你多印了一半的宝钞,是不是有这事?”

夏原吉翻了翻眼皮,淡淡道:“你瞧不起谁啊!区区一半,本官不屑为之!”

郑赐愣了片刻,突然明白过来,“好啊,你多印了几倍?你想害死我们啊!”他张牙舞爪,扑向夏原吉,就要掐死这家伙!

夏原吉哼道:“我不这么干,那么多藩王的俸禄,还有你们的津贴,都从哪里来?我也不瞒着了,从年后开始,我就在用新的宝钞,悄悄回收旧钞。但是要不了多久,现在的新钞依旧会变成旧钞,而且发行数量越来越多,老百姓迟早会察觉的。”

郑赐听到这里,一声惨叫,直接要昏过去了。

朱高煦干了放贷的生意,也明白这里面的道理。大明宝钞,从一开始,就有超发的问题,等到建文年间,一贯票面一千文的宝钞,只能换一百五十文铜钱,这还是官价,到了市面上,那就更惨了。

等到朱棣登基,宝钞进一步贬值,一贯宝钞也就换五六十文,而且由于折旧的问题,贬值更快,旧的宝钞,可能只有一二十文。

朱高煦的赚钱小技巧就在于他能从户部兑换出来最新的宝钞,放贷之时,只要新旧宝钞搭配一下,就有暴利。

至于夏原吉,他也是发觉市面上的宝钞太多,大有崩盘的危险,不得不用少量新钞,收回旧钞。

可问题是这个戏法玩不了多久,也会有崩溃的风险,到了那时候,财税体系必定遭受重创,后果是什么,夏原吉还不好说。

但是大元朝就因为变钞开河亡国的。

夏原吉不知道大明朝会怎么样,但他的生命估计是到头了。

四个人凑在一起,彼此沟通之后,郑赐直接撂挑子了,“我现在请求陛下千刀万剐,还能保住九族不?”

朱高煦幽幽看了眼徐景昌,苦笑道:“表弟啊,你到底还是帮了老大啊!”

徐景昌哼了一声,“你要是不想玉石俱焚,一起完蛋,就给我老实点。”

朱高煦翻了翻眼皮,一肚子不满,到底还是压了下去,乖乖闭嘴。

郑赐却道:“徐通政,事到如今了,你赶快说,要怎么办,如果没有妥当办法,不光是天下士人,就算老百姓也不会感激咱们的。”

徐景昌深吸口气,“到了现在,只有一个办法,就是户部必须承认宝钞的价值,当然了,我们通政司征收商税的时候,也不能拒收宝钞,我们要让宝钞流转起来,而且是以稳定的币值流转。”

夏原吉哼道:“你当我没想过?朝廷开支那么大,陛下又逼迫太紧,宝钞多发是无可奈何的事情,到时候收上来一堆废纸,你让我怎么办?”

“所以才要汉王帮忙!”徐景昌突然厉声道:“我们现在借助汉王的名气,把宝钞贷给乡下的百姓……过去这部分人,用粮食缴纳税赋,用钱就向士绅大户借,有好些地方不承认宝钞,依旧用金银铜钱,甚至是粮食,朝廷鞭长莫及,根本管不了。如果我们能把农村抢到手里,有了占全部人口九成的农民支持,以农村为蓄水池,就会吸收数倍宝钞。到时候城乡之间的交易,也可以使用宝钞,又是十倍不止的宝钞数量。夏尚书,到时候你还怕宝钞变成废纸吗?”

夏原吉怔住,他一个理财高手,哪里能不明白这些,只是想把朝廷的手伸到农村,实在是太困难了。

“徐通政,你有足够把握?”

“不超过三成。”徐景昌老实道:“我打算先在应天试行,然后向苏松常镇推行,哪怕只是江南之地能接受宝钞,就算我们赢了。这事情光靠着朝廷的政令肯定不行,必须以汉王为先锋,户部为后盾,刑部保驾护航,这样才能一往无前。”

夏原吉下意识点头,可很快又追问道:“我们都是有事,你干什么?你不会想抽身吧?”

徐景昌气哼哼道:“我想抽身,我能去哪?你们各自忙活,不需要居中协调?邸报那边不摇旗呐喊能行吗?放心吧,咱们是一条绳上的蚂蚱,我跑不了的。”

四个人终于商议妥当,大家伙也都知道情况紧急,不敢怠慢……首先就是汉王这边,重新发出消息,借贷依旧,利钱不变,还是一成五!

听到消息的人们,无不感叹:汉王仁义啊!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