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五章护国公好大孙(2/2)
当李世民派李君羡,严查一番过后,终于确定,长孙皇后并没有像长孙无忌一样,为了承乾的太子之位,而绞尽脑汁暗中做些手脚。
李世民还是像以前一样疼爱长孙皇后。
后宫嫔妃虽然众多,李世民的真爱,只有一个。
长孙皇后看完李根最后的自责之言,神色也郑重起来。
「二郎,根儿真是一位忧国忧民的好皇子啊……」
「观音婢所言甚是,朕心甚慰,朕心甚慰啊…」
「面对巨大的功劳,不居功,不自傲,而且还自责一番,实在是让朕都想象不到。」
「根儿越是如此,朕越要重赏与他,如此方显得朕,乃是圣明之人。」
李世民话音落地,长孙皇后抿嘴笑道。
「陛下圣明,陛下圣明。」
立政殿响起欢快的笑声,就连稚奴和小兕子看到父皇和母后,这么开心,也施礼说道。
「父皇圣明,父皇圣明!」
惹得李世民龙颜大悦,越发开心起来。
「启奏陛下,袁天罡和李淳风来了。」
「让他二人去御书房等朕!」
「观音婢,朕暂且去御书房一趟,稍后再来看你和稚奴还有小兕子。」
长孙皇后微笑着点点头。
有些
.
事,自己身为后宫之主,还是不知道的为好。
这也是她和李世民的约定,除非李世民亲口告诉她,否则政务上的事情,长孙皇后一概不闻不问。
「母后,大哥又立下大功了吗?」
「嗯,你大哥又立下大功了。」
「好耶,大哥好厉害,稚奴长大以后,也要像大哥一样,为父皇去立大功。」
李治的话,让长孙皇后欣慰的笑的起来。
李世民大踏步走进御书房,袁天罡和李淳风,赶紧施礼参拜。
「二位爱卿,坐下叙话。」
「谢陛下赐座!」
君臣相对而坐。
李世民说出了自己心中的忧虑。
「天罡,淳风。为朕占卜一卦,若是让太上皇去西域之地,可有异变?程咬金,尉迟恭,秦叔宝三人在西域之地可否?苏定方主管吐谷浑可否可行?」
李世民一口气道出三道疑问,让袁天罡和李淳风不得不再次占卜一番。
「陛下,太上皇可去西域,此去对太上皇有莫大好处。」
「哦,有何好处?」
李世民瞬间来了精神。
「回陛下的话,卦象显示,太上皇此去有延年益寿之兆。」
李世民闻言点点头,只要不是有黄袍加身之兆,自己就彻底放心了,再说了,自从李根去了西域,父皇这几年心里属实不痛快。
那就,可了李根的心愿,让父皇和长乐,都去一趟轮台城。
李世民瞬间打定了主意。
卦象要一个一个的接开,袁天罡和李淳风很快占卜往另外一卦。
「陛下,程咬金,尉迟恭和秦叔宝,均是忠肝义胆之辈,陛下可放心托付!」
「善,大善……」
李世民微笑着点点头,虽然李世民对三位大将军也颇为信任,可是,为了安全起见,身为大唐天子,李世民是不会轻易相信,和信任任何一人的。
就在他们的军中,都有李世民安插的眼线。
这也是许多帝王,惯用伎俩。
「陛下,苏将军镇守吐谷浑也是吉兆,可保吐谷浑之地无忧也。」
「好,辛苦二位爱卿了,既然如此朕也就放心了。」
袁天罡和李淳风,施礼退下。
李世民走出御书房,本来打算立即返回立政殿的,想起长乐来,李世民微笑着,往长乐所住的宫殿走去。
「父皇,您今日怎么有空,到儿臣这里来了。」
长乐看到父皇,欣喜的迎接过去。
「怎么?不希望父皇来?那父皇可要走喽。」
「父皇,儿臣巴不得,每日能多和父皇待上一会时间呢,父皇政务繁忙,能陪长乐的时间越来越少了……」
李世民闻言,长叹一口气。
「是啊,朕的长乐长大了,父皇陪长乐的时间,也是越来越少了,父皇心里也很内疚和自责啊。」
「当初,你哥去西域,父皇将你从学院接走,没能让你给他送行,长乐至今还在记恨父皇吧?」
李世民话音落地,长乐的眼泪瞬间在眼眶里打转。
「长乐,父皇心里也不好受啊!」
「你大哥自幼就在蓝田县受苦,每每想起这些,父皇心里除了对他的愧疚,就是自责……」
「长乐,让他去西域,虽然是你舅舅出的主意,如今看来,你舅舅这个主意是非常正确的。」
「他是父皇的长子,生在帝王家,注定要和普通百姓的孩子不一样,他有诸多本领,父皇很是欣慰,若是没有你哥的付出,现在的大唐,绝对不会
.
是这番模样……」
「有时候父皇梦里梦到他,都会哭着醒过来,有时候,父皇恨不得,将他立即传诏回长安城。恨不得,立即布告天下,他就是父皇的皇长子……」
「可是,冷静下来之后,父皇觉得暂时还不能这样做。」
「长乐,你哥很坚强,也很勇敢,他能带领五千精兵攻打吐谷浑,父皇当时非常后怕,若是他真的有任何意外,父皇这辈子恐怕都要在悔恨之中度过……」
「长乐,你自幼聪慧伶俐,父皇之所以,一步步的让你大哥挑起重担,父皇相信,你能明白父皇的良苦用心……」
李世民握住长乐的手,一番肺腑之言,让长乐扑倒在父皇怀里,轻声抽泣起来。
「父皇,儿臣知道了,儿臣懂了,父皇心里也好苦啊……」
长乐呜咽的抽泣声,让李世民也忍不住热泪盈眶。
「好孩子,莫要再伤心了,明日晚间,宵禁以后,父皇会派人送你出宫,你大哥想你了,父皇知道,你也很想他……」
「父皇……」
长乐闻言,更是嚎啕大哭起来。
原来父皇还是那个父皇,还是从小最疼爱她的那个父皇。
李世民又交代了长乐一番后,方才站起身来。
重点交代长乐,不要告知她和长孙冲婚约的事情。
因为李根特意叮嘱,妹妹十八岁之前不许嫁人,否则到时候悔之晚矣。
而且,李世民也担心,既然李根连李治的名字都知道,想必也知道真正的长乐公主,会许配给何人。
李世民也属实太难了,事到如今,自己都开始欺骗自己。
「长乐,父皇去你皇爷爷宫里一趟,明日你们一起前往西域,同行的还有程咬金,尉迟恭和秦叔宝的三位夫人……」
「父皇,儿臣会想念父皇和母后的……」
真到了要离开的时候,长乐心里是对父皇和母后的不舍。
「父皇和母后,也会想你的,轮台城如今被你大哥建设的非常好,去陪陪他吧……」
「最孤单,最无助的,是你大哥啊……」
李世民缓步往殿外走去。
看着父皇离去的背影,长乐心里真是五味杂陈。
父皇其实也是挺难的,自己以前还是太任性了。
这一刻,长乐好像突然间就长大了许多,思想有了一个质的转变。
李渊万万没有想到,李世民会来看望自己。
自从李根去了西域以后,李渊的日子,开始变的灰暗无光起来。
唯一的乐子,就是偶尔去庄园,逗逗那一群小狗狗,如今狗狗都长大了,李渊常常睹物思人,人越老,越开始喜欢回忆。
越回忆,心里就越难过。
最近,李渊干脆,也不往庄园里去了,去一次伤心一次,李渊担心,这样下去,很可能等不到李根回来的那一天了。
「父皇,根儿来信了……」
「哦,……」
原本精神萎靡不振的李渊,瞬间双眼有了光彩。
「父皇,最近您一直足不出宫,很多事情世民也没有告诉您。」
「根儿,不得了啊,他不但将西域治理的井井有条,而且将轮台城打造成了人间仙境。」
「就在两个多月前,他竟然还带领五千精兵大破吐谷浑,那日长安城的欢呼,想必父皇听到了吧,那就是大破吐谷浑的消息,传来的日子……」
李渊闻言,瞬间眼睛瞪的熘圆。
紧张而关切的开口询问道。
「世民,根儿他…他无恙吧?」
「
.
父皇,根儿毫发未伤。」
「世民今日来告诉父皇,根儿他想您了,世民也知道父皇想念您的大孙子,明日晚间,世民派人护送您离开长安城,去轮台城好生和根儿聚一聚……」
听了李世民的话,李渊激动的呼吸都急促起来。
「世民,此言当真?」
「父皇,还有长乐陪您一起去,今晚世民过来,陪父皇小酌几杯,有些话跟您说说……」
「好,好,……」
李渊目送李世民离开,开心的,眼泪都止不住的流了下来。
第二日,早朝。
李世民端坐在显德殿的龙椅上。
「众卿,李都督的请功奏折,已经送达朕的手中。」
「对于有功之人的封赏,朕以为,一切按照李都督的建议即可。」
「奈何,李都督本人,竟然上奏,坦言自己防备不足,方才让吐谷浑,掠夺和伤害了边塞百姓,所以请求朕,不必封赏与他……」
「众卿,朕乃是分的清,是非曲直之人,吐谷浑掠夺百姓财物,伤害边塞百姓,不是李都督之错,朕以为,不但要赏,而且要重赏……」
「陛下圣明,陛下圣明!」
李世民话音落地,显德殿百官一片高呼之声。
最终一番商议过后,大唐开国以来,最年轻的国公诞生了。
「传朕旨意,西域都督李根,文治武功双全,率领五千精兵大破吐谷浑,立下不世之功。」
「封,护国公……」
「王玄策,席君买,程处默,柴令武,魏叔玉,杜荷,房遗爱,尉迟宝琳,秦怀道等人!」
「封,定远将军!」
「程处亮,尉迟宝琪,李德奖等人!」
「封,怀化郎将!」
……
李世民一口气,封赏了数十位从五品以上的将军。
「陛下圣明,陛下圣明!」
显德殿最为激动的,莫过于李根的诸多学生了。
院长受封护国公,实在是众望所归。
房相,杜相,魏征,柴绍,李靖等人,也尽是面带喜悦之色。
唯一肠子悔青的,只有长孙无忌了。
当初不让长孙冲去西域,如今落得竹篮子打水,一场空。
李世民圣旨一出,礼部开始着手撰写圣旨。
此时,程咬金,尉迟恭和秦叔宝的三位夫人,则被长孙皇后传到了立政殿。
长孙皇后告知三位夫人,今晚宵禁以后,准备离开长安城,前往西域,和他们的男人相聚。
三位夫人高兴的很啊!
谁也不愿意,一个人在家里独守空房啊。
更何况,她们的儿子,都已经在西域四年多未曾回来过了。
当母亲的,最牵挂的,无疑还是自己身上掉下来的肉。
当长安城宵禁的鼓声响起。
整座城市,便开始渐渐安静下来。
赵四和冯五,驾驶马车直奔皇宫而去。
二人已经得到陛下口谕,今晚护送太上皇和公主殿下,前往轮台城。
抵达轮台城后,要全力保护好大皇子和长乐公主。
孙氏三人,也早已准备就绪。
全部被传信兵,接到了金光门门口。
「父皇,母后。儿臣走了……」
临上马车前,长乐忍不住泪如雨下。
想要去见到大哥,就要和父皇母后分离,对于长乐来说,这属实是一道,让人伤心的选择题。
「去吧,到了轮台城,要听大哥的话,
.
告诉你大哥,父亲和母亲都好,也都非常想念他,让他不用记挂我们,安心把西域之地治理好……」
长孙皇后眼眶通红,握住长乐的手,柔声的开口说道。
李世民闻言点点头,长孙皇后说出了,他想要说的心里话。
「母后,您记得每日服用梨糖膏,长乐到了轮台城,会让大哥再派人多送一些回来的。」
「好,还是母后的长乐,知道心疼母后。」
从去年春天开始,长孙皇后经常开始莫名的咳嗽,太医署的太医诊断多次,都找不出原因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