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 官家为鄂王的谋划(2/2)
“陛下必定能万年~”
“哈哈,你就不要拍马屁了,还是说些实在的吧!”
“遵旨~”
盛长槐先是一拜,思索一番后,说出了这样一段话来。
“陛下听过臣在读书时问过庄学究的一个关于田地继承的问题吗?若一家有五口,分别是父,母,兄,姐,弟。而家产有田地十亩,大屋三间,这一代,他们一家肯定不会为一日三餐发愁。
但若到了下一代,兄与弟娶妻生子,那粮食肯定不够吃,为了能传承香火,这家人只能去开荒。
但天下土地有限,终有一日,这地是不够种,粮食也不够吃,到了那个时候我们又该怎么办?”
这题当成盛长槐在问过庄学究后,学究也问过其他大儒,但都没结果。
有的人不屑,认为这是杞人忧天,有的人则很担忧,因为这种情况很可能发生,毕竟从周朝到如今,人口早就翻了好几倍,土地也开发了不少,现在荒地也已经不够了。
更有见识的人将之看成是王朝衰败之根源问题!
讨论的很热烈,但最后谁都没想出问题的答案,一时间还成为汴京城内讨论的焦点。
官家也曾经思考过,但没得出结论来,现在听盛长槐再次提起,心跳不由加快。
“莫非,七郎你已经想到了答案?”
盛长槐摇了摇头,叹了口气后说:“臣虽然没想到答案,但隐约之间也摸到了一丝头绪!”
“快快说来!”
官家喊出这话时,还不忘对一旁的内监一个眼色。
内监明白官家意思,赶忙拿出纸笔,准备将盛长槐的话给记录下来。
“万事万物都有本质,像交子银票,它的本质其实是信誉,而田地的本质可以理解为是一种可持续性资产。
资产是什么,资产是过去发生,预计未来能为我们带来收入的事项!”
(备注,会计守则中,这里面的收入是现金流量,但现在这里说现金流量不好,所以改成收入。)
“天下人爱惜田地,是因为田地能为他源源不断带来粮食,让家人吃喝不愁。
但汴京城大,有上百万百姓,这些人中,绝大多数都不是靠务农为生。官家应该知道他们是靠什么过活吧!”
“这朕自然清楚,文臣武将们靠的是俸禄,当然了还有自家的田产铺子。而普通百姓们,很多是靠做工,或者做些小买卖,还有很多人是靠在汴河码头上搬运货物过活。”
“正是如此。陛下,其实如手艺,还有做工,这些都能为百姓们源源不断的带来收入。
对靠这些过活的百姓来说,手艺,还有差事就是他们的田地。天下田地虽然有限,但我们却可以多创造些工作岗位,如此就算地不够种,无田的百姓也能靠做工过活!”
“脑子又不够用了!”
官家见盛长槐又说了一大段自己听不懂的话,感觉有些头痛。看了一眼一旁内监,见他点了点头,就知道盛长槐这些话,他是都写下来了。
“你说的这些都很好,创造工作岗位,这听着新奇。小相公答应国舅的那生意,不会就是想创造些新的工作岗位吧?”
盛长槐点头,随后说道:“是的,陛下!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想要创造新的工作岗位,就必须先出现新的事务。
臣的心中已经在构思一件机器,只要它一出现,肯定能为天下百姓创造新的工作岗位来。”
“哈哈~如此,那朕就拭目以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