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9章 火星小分队(2/2)
“侯老,如果有机会希望您和丑国政府继续斡旋,尽可能的寻找这个作者的蛛丝马迹,”顾知秋道:“我能感觉得到,他想写的内容绝对不是这一篇文章就能写下来的。”
之前顾知秋猜测上个世纪德意志民族集体暴走,主导着全球物理学界的高速发展的原因,是因为意识层面的突破。
而意识层面的突破,很可能和水和水波中蕴藏的信息有关。
虽然一切都是猜想,但它能明显的感觉到这些德意志科学家对火星探索的渴望,已经达到了近乎狂热的地步。
而在火星计划之后,到NERVA计划解散这段时间,人类对火星的了解不能说很少,只能说基本上一无所知。
虽然从1960年开始,陆续向火星发射火箭,但能到达火星的寥寥无几,而靠近火星轨道能不失联的也寥寥无几。
但这篇文章中所写出来的关于火星的短短几段文字中,却写出了大量超出人类认知的猜想。
也就是说,写下这篇文章的德意志科学家对于火星的猜想并非是根据太空探索的科研报告中得出的。
也就是说哪怕没有阿波罗计划,也丝毫不影响他写下来这样的猜想。
而且关于火星的短短几段文字,写的信手拈来且无比自信,这都是让人能感觉到很多疑问的。
因此顾知秋猜想,如果能找到这位作者,哪怕这位作者已经去世,找到他的相关学术著作,也应该能够查探到更多信息。
现在虽然这个文章和顾知秋的猜想有一些重合,但不可否认还有很多差异。
比如这篇文章的作者所在的时代还没有发现水波,也没有察觉到德意志的意识觉醒或许和水中的信息有关联,也没有质疑过自己无比坚定的探索火星的原因或许也和水中携带的信息有关。
这些猜想的验证同样也是顾知秋接下来的工作内容,而找到这个作者其他的学术文章,或许也是给他的猜想寻找佐证的一个重要途径。
侯老点头道:“这个我会继续和丑国沟通的,如果有任何消息,我会第一时间告诉你。”
顾知秋点了点头,又看向那篇文章,道:“这篇文章让我意识到了很多。”
“后面的工作任重而道远,火星实验室的第一批科研人员以你为主,剩下的人选你来决定,”侯老道:“目前计划的是组建五个人的科研团队。”
火星实验室的初步计划还是类似于空间站那样的又几个实验舱结合起来的实验基地,所以无法承载太多的人。
而火星实验室的工作,因为要应对各种恶劣的火星环境,所以中科院这些上了年纪的老院士已经无法承担这个任务了,所以还是得仰仗年轻人才行。
而作为第一批科研团队的核心和领袖,让顾知秋自己决定人员的任免,也是无可厚非的。
“好,那我就先回去了,到时候确定了人选之后,我把名单给您。”
顾知秋应下了任务之后,便和侯老告别,打算离开。
“尽快确定,后面可能还要进行一些适应性训练,”侯老把顾知秋送出了门外,呼啸的寒风吹的他摇摇欲坠:“你路上慢点,现在积雪越来越厚了,在雪下行驶的时候速度不要太快。”
“您这边也是,帮我留意着那篇文章的作者,如果在前往火星之前能找到这个作者的话,或许对火星的研究会有很大帮助。”
“已经过去五十年了,很可能已经去世了,而且这么多年都了无音讯,你别抱太大希望。”
顾知秋把衣领竖了起来,脖子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