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2 太弱了(2/2)
几十上百人看似不多,但占领的城池多了,分散的兵力加一起也不是小数目,所以李察除了必经之路的城池派兵控制外,其他城池完全不管不顾。
理所当然的,其他城池的当地势力也不会主动挑衅,他们都在观望这场大战的结局,谁赢了他们就是谁的臣子。
有点实力的部族虽然敌视萨兰德苏丹国,但对李察完全不了解,自然不能直接投靠过来,这需要时间来让双方交流。
哈基姆苏丹主动出击,就是为了避免那些独立的部族领主与李察所部的交流沟通。
在李察还没有拉拢反对萨兰德苏丹国的部族领主前,将西亚自由军击败或者赶跑。
西亚自由军终归是入侵者,属于「客军」。
萨兰德苏丹国只要在会战中打赢一仗,挫掉西亚自由军的锐气,让阿拉伯半岛上的地头蛇们看清楚孰强孰弱,西亚自由军就再也待不下去了。
只要西亚自由军败一次,周围的地方势力就会群起而攻,哪怕是那些反对萨兰德苏丹国的部族领主,也会因为萨兰德苏丹国展现出来的强大军事力量,重新考虑自身的立场。
反观拥有主场优势的萨兰德苏丹国,会战哪怕败一场,只要实力损失不太大,缩回去休整一下,就还有再战之力。
之前的诺德王国和维基亚王国,之所以投降的那么痛快,不光是因为李察提出的和谈条件能让两国接受,更重要的是诺德王国和维基亚王国的联军在会战中损失太大了。
两支大军几乎是迎着对手前进,数日后,双方的先头部队率先发现对手,李察所部的先头部队是负责开路的斯瓦迪亚王***团,由哈劳斯的心腹将领带队。
斯瓦迪亚王国的军团跟萨兰德苏丹国的先头部队稍微碰了一下,双方各自死伤不足百人后,就理智分开,安营扎寨,等待后续的大军主力。
三天后,双方大军主力纷纷抵达,宽阔的戈壁滩上,双方加在一起十多万大军对峙形成了连绵十几里地的战线。
两军各自饱餐一顿后,在翌日黎明开始生火造饭,清晨时分士兵们已经酒足饭饱列阵踏上预设的战场。
萨兰德苏丹国一方摆开的阵势是冷兵器时代的标准方阵。
中军是步兵大阵,萨兰德苏丹国的步兵基本上都拉了出来,包括无甲的奴隶兵!
阿拉伯半岛上的势力还存续着奴隶制度,这里生活的波斯平民,不少都被打上了奴隶的烙印。
他们平日为农奴,战时为奴隶兵。
正是因为阿拉伯半岛上盛行生产效率低下的奴隶体制,才使得明明面积最大的阿拉伯半岛,整体实力却只是跟连小亚细亚地区都没占全的斯瓦迪亚家族相当。
萨兰德苏丹国中军步兵大阵前方,清一色全都是穿着破烂袍子甚至是光着膀子的奴隶兵,他们手中拿着投矛,腰间挂着沙漠中最常见的劣质弯刀。
在奴隶兵后面则是身上披着铁甲的萨兰德苏丹国的正式步兵。
这些萨兰德步兵只有少部分是常备军,大多数都是雇佣兵。
打仗的时候萨兰德苏丹国发钱收买过来的。
在中军步兵大阵两翼,则是人数加一起高达万人的骆驼骑兵。
骆驼庞大的体型足以让他们成为半个重骑兵,哪怕身上并没有甲胃。
然而,站在望台上的李察,看到的萨兰德苏丹国的大阵步骑加一起顶多也就四万人,还有四万人看不到踪影……
「三万步兵一万骆驼骑兵,哈基姆苏丹麾下不会还有四万骑兵吧。」
李察面色凝重的说道。
负责锦衣卫情报工作的李二狗听后,立刻回复道:「大帅,萨兰德苏丹国的骑兵大部分都是骆驼骑兵,速度不快,比起真正的重骑兵有所不如。
不过阿拉伯半岛上的骆驼数量属实很多,比战马要多得多。」
「让朱雀军团负责正面进攻吧,两翼和后方交给斯瓦迪亚的军队和白虎军团,省的被萨兰德的骑兵包了饺子。」
很快,双方大阵抵近,拥有火炮优势的李察所部率先发起攻击。
然后,萨兰德苏丹国的步兵就体验到了当初斯瓦迪亚、诺德和维基亚三国士兵的恐惧。
一发发实心弹虽然准头不够,但萨兰德苏丹国的步兵大阵足够密集,只要不是偏的太离谱,总能落入到人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