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宁国之卷 第三节 加里曼丹岛的海岸(二)(2/2)
过来致谢的是正是好运号的船长阿尔曼德。和大多数荷兰东印度公司的雇员一样,他是个德意志人。他身穿黑色呢子外套,在东南亚的阳光下散发出一股令人恶心的汗臭味。这是元老们始终不能理解的一个槽点。不论英国人、荷兰人还是其他什么欧洲人。在东南亚烈日下继续穿着他们的羊毛呢绒外套。
阿尔曼德年纪约莫三十来岁,脸刮跌很安静。金褐色的长发在脑后扎成短短的马尾,许是因为刚才的海盗袭击,他此刻的头发有些散乱的搭在碧蓝的眼睛前,脸上上还有没来得及擦干净的血迹,尽管刚经历了一场生死浩劫,但阿尔曼德船长倒显得超出意料的淡定,也许和海盗战斗对他来说已经是海上生活的一部分了。
双方经过一番友好的感谢与商业交流之后,荷兰人驾着破破烂烂的船只驶向临近的沙拉越进行补给修整。元老院的勘探船队则朝着东北方向前进。在又经过了一段漫长平直的红树林海岸后,前方终于出现一个向陆地深凹进去的巨大海湾,海湾入口处星星点点的渔船以及在树林中隐约显现的木屋都表明这里不再是蛮荒的原始雨林而是一处充满人烟的热闹地带。
“文莱湾到了!”领航员在地图上核对了前方地形后向全船宣布了抵达目的地的好消息,在房中休息的各位元老听到后也纷纷走上上甲板瞭望四周的景色。
崔云红指着海天相接处一座小岛向崔永芳解说道:“那就是纳闽岛了,那上面的煤炭都是浅层优质无烟煤,过两天咋们去岛上转一转看能不能找到矿点。”
“可惜不是烟煤--炼焦最缺这个。”他不无遗憾地说。
同样属于文莱治下的北婆罗洲的梅里瑙盆地有大概两亿吨的烟煤,一度也列入了南洋公司雄心勃勃的开发计划中。但是要在内陆地区开矿对元老院来说难度还是太大了,开发计划只能暂时搁置。
一驶入文莱湾众人就看到了更多的渔船和中国式的商船,甚至还看到远处有一艘荷兰归国大帆船(Retourschip)高耸的桅杆在海风中影影绰绰……17世纪的文莱国首都达鲁萨兰在东南亚堪称是一座地道的“国际化大都市”,这里是东南亚人口和香料贸易的节点,西班牙、葡萄牙、荷兰、英国……西方殖民者在这里你方唱罢我登场,加上更早时候就在文莱落地生根的华人和马来人,共同让这座拥有3万多居民的东南亚城市呈现出一派多姿多彩的繁荣景象。不过饶是在多国船只云集的文莱湾里,体型庞大黝黑的H800现出身形后仍然在海湾里掀起了一阵轰动,有两艘大胆的小渔船靠过来抵近观察这艘庞然大物……黄璐在船舷边向下看着小船上人们惊讶的表情,内心满是一种奇异的喜悦之情:“咋们这是黑船开进了江户啊,哈哈,要不要再来上几门礼炮?”
“别,你这入场仪式也太高调了,惊动了文莱国王就不好办了。咱们是来采油的,节外生枝的事情越少越好。”
“我们直接开到王宫去吗?”
“不,我们的船太大了那里根本停不了,咱们出发前已经照会过荷兰东印度公司,要求他们在文莱的商栈为我们提供停泊服务,这会儿应该有船来接应了。”
正说着,船前方一艘悬挂着荷兰东印度公司标志的欧式三角帆船靠了过来。
“喏,船来了。”
H800“海蓝”和护航炮舰“野风”号就在小船的带领下来到了荷兰人在达鲁萨兰东北12公里外的麻拉港,此港面朝文莱湾,背靠南中国海,扼守文莱湾的进出口,地理位置得天独厚,港内水深10米,在原时空也是文莱国最大的港口。
荷兰人在麻拉建设的商栈是一个在史书中都未曾提及过的小型商栈,虽说前后有西班牙、葡萄牙、荷兰、英国的殖民者纷至沓来,但这里的贸易发展一直没多大建树,直到1932年诗里亚油田开发前的文莱整体都是一个靠着农业和打鱼为生的小地方。不过本位面由于元老院这只扰动时空的蝴蝶出现,意外地给这里带来了繁荣——元老院需要的东南亚奴隶很多就是从婆罗洲捕获的当地土著达雅克人。荷兰人为了贸易发展就在这里建有一条能供大型船舶停靠的栈桥。
两周颠簸的海上航行让众人亟不可待地冲下船去,站在稳稳的陆地上大口大口呼吸泥土的芳香也变成了一件难能可贵的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