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言情 > 我在娱乐圈搞硬科普 > 第94章 大方娱乐

第94章 大方娱乐(2/2)

目录

但这件事的本质是姓崔的不满,同行搞的恶意竞争。这种事如果姓崔的没损失,那他肯定会搞第二次。她可没时间和他搞这些破事儿。

必须要让姓崔的也吃点苦头。

花锦的方案及时开展,很快就把舆论控制在了一定的范围内。很多没关注娱乐圈,原本怀疑花锦的人都开始因为花锦有理有据的证据链,放弃了自己原本的立场。

只有之前讨厌花锦的人,依旧是坚持自己原本的说法,还说花锦洗脑捂嘴。

甚至有人找到了《大方娱乐》,投稿要求他们查一查花锦。

《大方娱乐》是一家娱乐杂志,以前多是采访明星,登一些明星照片和采访稿。但自从政策变化后,大方娱乐的风格开始变化了,偏向圈内的纪实爆料,细节曝光。他们会派记者进入娱乐圈真实调查,写的东西也都有证据支撑,主要观点已经偏向了揭穿娱乐圈华丽之下的丑陋,分析对社会的影响,笔触辛辣犀利,直指问题。

因为“敢说却不乱说”的作风,积累了一大批粉丝。

【芳芳,我想问问,你们知道花锦的事情吗?吸血科学家的事情到底是真的还是假的,你们可以去看看吗?外面太多声音了,我只相信你们的正义之笔。】

芳芳,是粉丝们给大方娱乐的昵称。

大方娱乐的陈主编看着后台发来的占满了邮箱的邮件,一封封打开,几乎都是说的同一件事——出事啦,花锦吸血科学家啦,你们正义之笔快去曝光她啊!

陈主编把自己看过的,将事件写得最清楚的一封邮件下载了下来,发到了工作群里。

【主编·陈:新选题,做不做?讨论一下。】

陈主编不是很想管,虽然在圈内花锦的关注度不低,甚至可以说挺高的,流量媲美二线。但是花锦的粉丝消费能力是出了名的低,她仅有的代言销量并不高,别说和二线比,四五线里都很少有比她销量更低的艺人。卖不动东西,做她的事情不太划算。毕竟他们杂志也是要人买的呀。

如果是以前,他看到这封邮件的时候就会关掉,卖不动,那就没有做的必要。

但现在《大方娱乐》的转型非常成功,做的都偏向调查性报道,风格变了,思路就变了。

这件事如果是真的,那可以成为一个优秀的选题——当资本开始踩着科学家吸收流量,国家的未来是否会受到影响?要怎么遏制这股妖风?

这里面可以讨论的东西非常多。

他们编辑部对花锦也早有关注,不过内部对这个人始终有些争议。

一部分编辑觉得娱乐圈没有好东西,花锦就是营销,就是在装,有一部分认为花锦不搞坑蒙拐骗,是难得的清流。

花锦这个人很难定义,她流量和关注度都很高,但说她是艺人,她也没什么作品,说她是流量偶像,她也卖不动货。

但陈主编其实对花锦还是抱有好感的,花锦写的论文他看过,有几篇写得确实不错,拿来改改风格,甚至可以直接做他们《大方娱乐》这几期的卷首语。

编辑部工作群中看到了陈主编发的邮件内容,开始讨论。

【栏目责编·卫】:又是花锦,频频刷存在感,她到底想做什么?

第一个回复的是《大方娱乐》的栏目责编,卫校东。

卫校东一直觉得花锦身在娱乐圈,表面上却不赚钱的样子,十分蹊跷,至于她到底暗地里做了什么,圈了多少钱,谁又知道?出淤泥而不染?当自己是白莲花呢?

【主题责编·赵】:这明眼人都能看出,是有人想找花锦的麻烦吧,好好的做公益也能招一堆苍蝇嗡嗡乱叫,花锦真是冤,娱乐圈啊,就是容不得人。

【栏目责编·卫】:你别忘了,花锦也是娱乐圈的人。

【主题责编·赵】:是吗?没公司没代言没粉丝,这也算是娱乐圈的人?

【主题责编·赵】:主编@陈主编,这个选题我去做吧,我们之前和宇耀科技有合作,宇耀科技和首都科研院有过合作,应该能通过宇耀科技,和首都科研院搭上线,了解真实情况。

【栏目责编·卫】:我也想做。之前和耀辉科技联系的人是我,这次我去。

【主题责编·赵】:你去?要不,我俩一起去?

【主编·陈】:科研院所不是菜市场,去那么多人做什么。一个人去就行。

卫校东在群里发消息:“我去更合适。”

他倒不会觉得同事会在调查中包庇花锦,调查记者是讲究职业道德的,但他身为一名调查记者,更想自己亲手揭穿花锦的真面目。

通过一番极力争取,先发制人,卫校东抢先联系了宇耀科技。在一番沟通联系后,终于和首都科研院那边搭上了线。

卫校东提前准备了许多问题,都在于挖掘花锦对科研院到底造成了多少负面影响。

科学家们肯定对花锦有所怨言,他,卫校东,身为调查记者,愿意做科学家们的发声筒。

卫校东想了好几种采访方式,最终打电话给科研院那边专门负责对外接洽的工作人员,询问能不能采用直播采访的方式。

工作人员有些意外,愣了下才回答:“可以,但是我们这边有些东西涉及保密,镜头能录入的东西有所限制。而且,您的采访问题由我们行政部解答,不会是老师们。”

“好的,这些我知道,我会把握分寸。谢谢您。”

卫校东得到了肯定的回答后,满意地挂上了电话,继续准备自己的采访稿。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