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章 君心两难(2/2)
吕后脸上终于露出一丝欣慰之色。她缓缓站起身来,整理了一下略显凌乱的衣袍,目光在朱允炆和香玺身上扫过,那眼神中,既有对达成目的的满足,又隐隐带着一丝对香玺的复杂情绪。
吕后挺直脊背,目光扫过身旁老臣,神色平静却威严十足。她理了理鬓角发丝,缓缓开口,声音平和却在这空荡的广场上清晰可闻:“诸位臣子!陛下已回心转意,愿与皇后为皇家绵延子嗣。此后有皇后照料,陛下定能专心朝政,前线将士得知,也会军心大振!哀家一心向佛,不愿见因朝堂纷争而徒增伤亡。至于蓝香玺,就让她安静离开,此事就此作罢。待皇后有孕,届时便可昭告天下,如此朝堂的紧张气氛必能缓和。”
几位大臣纷纷点头,脸上露出赞同的神色。其中一位胡须花白、身形清瘦的大臣上前一步,双手抱拳,恭敬地说道:“陛下深明大义,愿意舍小我成大我,为了天下苍生割舍私情,此等胸怀,当真是全朝堂的表率!我等臣子,自当尽心尽力辅佐陛下,保我江山社稷繁荣昌盛。”
朱允炆仿若被抽去了脊骨,僵立原地,恰似被霜打过的残叶,毫无生气。他的目光死死地锁住香玺,望着她眼中闪烁的泪花,只觉一颗心仿若被一只无形的大手狠狠攥紧,疼得连呼吸都变得艰难,每一次吸气都像是在撕扯着心肺。
他的嘴唇不受控制地微微颤抖,那颤抖的幅度虽小,却满是内心的挣扎与痛苦。他缓缓转头,面向诸位大臣,声音低沉沙哑:“如今朕已答应诸位请求,诸位就退下吧!让朕安静一下!”那声音里,所有的壮志豪情、意气风发都已消散,只剩下一具被命运摆弄的躯壳 。
吕后的目光不经意间扫过朱允炆,瞧见他满脸倦容,那深陷的眼窝和疲惫的神情,让她心中猛地一揪,眼中不可抑制地闪过一丝心疼。她轻柔地抬起手,缓缓抚上朱允炆的肩膀,声音也变得慈爱:“陛下,这些时日你为了朝堂之事日夜操劳,也该早点歇着了。”这简单的话语里,满是一位母亲对儿子最质朴的关切。
然而,话音刚落,她便微微皱眉,眼神锐利如鹰,直直落在小千子身上,语气急切且不容置疑:“别耽搁,即刻按陛下旨意送蓝姑娘出宫!一路上务必小心,千万别出岔子!”她深知此事微妙,担心朱允炆反悔,迫切想让香玺尽快离开紫禁城,断了他的念想。
小千子听闻吕后的命令,神色一滞,眼神中闪过一丝为难,下意识地看向朱允炆。他深知朱允炆对香玺的深情,也明白此刻的分别对二人而言意味着什么。可吕后的威严如泰山压顶,他又怎敢忤逆,只能强压下内心的纠结,微微颔首,恭恭敬敬地领命道:“遵太后懿旨。”
说罢,他迈着谨慎的步子,小心翼翼地走到香玺身旁,声音压得极低,生怕惊扰了这沉重的氛围,轻声说道:“香玺姑娘,咱们走吧。”
香玺闻言,身形瞬间僵住,缓缓转过头,深深地望向朱允炆。那目光饱含眷恋、不舍与无奈,复杂难辨。最终,她嘴角浮起一抹浅笑,却满是凄楚、苦涩与悲凉,让人看了揪心。她轻轻叹了口气,转身便要跟着小千子离开。
“母后,且慢!”朱允炆见状,心急如焚,一个箭步上前,握住吕后的手,神色凝重,郑重地说道,“儿臣答应你会处理好这一切!但请给予儿臣少许时间与香玺告别!”他的声音微微颤抖,带着几分哀求,又透着一股不容拒绝的执拗。
吕后望向朱允炆,眼中神色复杂,无奈与不悦一闪而过。她太懂这个儿子,从他坚定的眼神里,瞧出了执拗劲儿。吕后也明白适可而止,既然朱允炆已答应要求,便没必要逼太紧,把关系弄僵。于是,她轻轻点头,语气缓和了些,说道:“陛下,时候不早,明早还要早朝,有话便长话短说吧。”
吕后语毕,莲步轻移,身姿婀娜,那曳地裙摆如盛开的牡丹,在风中轻轻拂动。她率先朝着来时方向稳步走去,仪态雍容,气场威严。大臣们见此,忙不迭整理衣袍,恭敬非常,鱼贯跟在其后,身影逐渐没入夜色笼罩的宫殿,消失不见。
空旷宫殿之前,唯留朱允炆与香玺。清冷月光倾洒而下,似为二人披上一层薄霜。二人遥遥对视,目光交汇之处,千般思绪翻涌,却又仿若隔着山川湖海,纵有满腹话语,一时竟不知从何说起 。
朱允炆缓缓转身,动作迟缓,目光紧锁香玺 。他眼中情绪复杂,无奈、愤怒相互交织,将他彻底淹没。嘴唇轻颤,千言万语哽在喉间。
死寂般的沉默在两人间蔓延,周遭仿若凝固。良久,朱允炆才艰难启齿,声音沙哑:“香玺,你怎忍心将我推于他人身侧?自相识,朕便许下一夫一妻、一生一世的承诺,为何紧要关头,率先妥协的是你?”他声音颤抖,满是困惑与不甘。
刹那间,香玺泪如泉涌,大颗泪珠在清冷月光下闪烁着晶莹。她猛地仰头望向夜空,似质问命运又似寻求慰藉。香玺紧咬下唇,双手攥紧衣角,拼命抑制哽咽,可呜咽声仍不受控地溢出。
“若山盟海誓只能将你拖入权力斗争的深渊,我又何必执着坚守?”香玺声音颤抖,满是悲戚,“你可知,只要能让你少受伤害,我即便妥协,承受再多委屈又何妨?”每一个字都从心底挤出,裹挟着无尽心酸无奈与彻骨悲凉,在寂静夜里悠悠回荡。
朱允炆听闻此言,如遭雷击,僵立当场。他瞬间明白,香玺看似轻易的妥协,背后藏着深沉爱意与担忧。泪水模糊了双眼 ,他再也抑制不住,冲上前紧紧抱住香玺,指尖因用力泛白,似要将她融进自己身体里。
“都怪我生在帝王家,连承诺都守不住 。”他带着哭腔,在香玺耳边喃喃自责,满心悔恨,痛苦得难以自拔。
香玺在他怀里颤抖,像深秋枝头一片摇摇欲坠的枯叶。泪水汹涌而出,打湿了朱允炆的衣襟。她满心都是疼惜,却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四周万籁俱寂,只有清冷月光洒在两人身上,将他们困于悲伤之中。
良久,香玺缓缓抬手,轻柔地推开朱允炆,捧起他的脸,像捧着稀世珍宝。她用拇指拭去他眼角的泪,声音因悲伤哽咽而颤抖:“允炆,这不是你的错,是命运捉弄。若我要你抛下皇位,与我隐居山水,你可愿意?”
朱允炆眼眶泛红,眼神痛苦挣扎,像被困的困兽。他猛地握紧香玺的手,贴在自己脸上,滚烫的泪水滴落在她手背上,带着绝望祈求道:“香玺,你知道我为你可舍弃皇位,可如今身不由己!朱棣起兵,天下大乱,百姓受苦。这关头我若一走了之,便是对天下苍生的背叛。也定会被视为贪生怕死之徒,有何颜面面对列祖列宗?我身为帝王,担着祖宗基业与百姓期望,责任重大,无法逃避 。”
香玺眼中闪过剧烈挣扎,眼神里满是对朱允炆的担忧和对未来的恐惧,像置身迷雾,寻不到方向。她下意识咬了咬下唇,留下一排浅浅齿痕,终是缓缓摇头,轻声问道:“允炆!我只是假设,要是命运使然,你最终不敌朱棣,被迫让出江山,你会为如今的坚持后悔吗?若结局早已注定,从一开始就放弃皇位,避免百姓因战火背井离乡、流离失所,会不会才是更明智的选择? ”
“香玺,你怎会说出这般话?”朱允炆听闻香玺此言,如遭重锤,眼神里尽是不可置信与疑惑。他声音里夹杂着震惊、愤怒与难以置信,近乎嘶吼,“皇爷爷托我江山,我自当全力守护,怎可拱手让给朱棣那等乱臣贼子?这江山是先辈浴血换来,每寸土地都浸透着他们的鲜血,我绝不能让它在我手中毁掉!”他胸膛剧烈起伏,眼中怒火熊熊,每个字都似从牙缝挤出。
“就算最终无力回天,至少我全力奋战过,问心无愧!”朱允炆声音激昂坚定,“我也不想百姓深陷战火,可朱棣残暴狠辣、行事乖张。若拱手将江山交付于他,必定推行暴政,百姓永无宁日。我身为国君,肩负苍生福祉,怎忍心坐视悲剧发生?”他越说越激动,双手握拳,脸上满是决绝与悲愤。
“允炆,我懂你心怀苍生、肩扛社稷,也明白你的无奈。”香玺轻声说,语气怅然。朱允炆的话如冷水,浇灭她仅存的期待。
她清楚,历史进程难以逃避,也深知朱允炆坚毅执拗,即便告知他四年后战役会输,他也不会信。在他心中,抱负似巍峨高山,哪怕前路荆棘遍布,他亦不会有丝毫退缩与妥协。
寒风裹挟冬的肃杀呼啸而过,为这场悲伤离别奏响悲歌,肆意吹起两人衣袂,似在喟叹命运无常。朱允炆凝望香玺,满眼眷恋:“答应我,在玺院好好生活。如今朝政混乱,各方势力暗流涌动,我琐事缠身,恐怕难出宫看你。等风波平息,我定接你回宫,再不分离。”他声音低沉坚定,带着承诺,也含着无奈叹息。
香玺眼眶泛红,泪水在眼眶里打转,强忍着点头,哽咽道:“允炆!别为我担心,你一定要保重!朝政之事,千万别操之过急,尽人事、听天命就好。”
恰在此时,小千子焦急的呼喊声划破夜空:“香玺姑娘,快些,莫要误了时辰!”香玺深吸一口气,平复内心波澜,用尽全身力气紧紧抱住朱允炆,贪恋地感受他的温度与气息。
片刻后,她决然转身,快步朝小千子和晚路走去,背影单薄却坚定。朱允炆呆立原地,目光紧追香玺,直至她消失在夜色中。待她身影彻底不见,朱允炆缓缓转身,拖着沉重步伐迈向宫殿。清冷月光倾洒,将他的影子拉得极长,孤独又落寞,恰似他此刻千疮百孔的心 。
回到寝宫,朱允炆无力地坐在榻上,目光呆滞地看着香玺留下的香囊,那香囊上还残留着她的气息。他的思绪飘远,往昔与香玺相处的点点滴滴,如走马灯般在脑海中一一浮现,那些美好的回忆,此刻却如同一把把利刃,刺痛着他的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