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柳暗花明(1/1)
肖阳还没有在山里过夜的经验。也不知道晚上会不会有什么危险没有?他想着等天亮了,接着赶路,可是这夜真的很长,怎么天还不亮?肖阳是越急天越不亮,那这等着也是等着,那做点什么吧!
肖阳还有一点很奇怪,怎么这么静,肖阳看书上写过,鸟鸣山更幽,这没有鸟鸣的山一点生气都感受不到。肖阳拿出了那本在自己胸口的《灵道》的书。
原来只是看到有地图,然后就往这边走了,其它的夜没有仔细看,这会反正是没事,肖阳就翻来了那本灵道之书,第一页的几个大字肖阳已经看了很多遍了,虽然不知道什么意思,但是已经记住了。第二页的字也记住了,但是那个地图只是看了两眼而已。
这会,肖阳突然想起自己原来读书的时候,说的,书读百遍,其义自现。不知道这个地图如果我多看几眼,会有什么效果呢?肖阳这个念头出来的时候,自己都莫名其妙,怎么会这样想?
但是,肖阳现在已经是见怪不怪了。因为已经见的太多了。既然这样想,那我就这样做下,看会怎样?肖阳的眼睛就盯在那地图之上,一动也不动的盯着,这会肖阳能坐的住,还是因为前段时间苦学过的原因,如果不是那段经历,他只要一看见书就会头痛,或者就想把书烧掉。
肖阳开始盯着的时候,感觉没有什么变化,可是看了一会,他感觉这地图好像动起来了,好像变大了。变得有什么东西出来了。
这时,你要是看到肖阳的眼睛,你就会发现,他的眼睛里和那本《灵道》的书,都是金光闪闪的,当然,肖阳是感觉不到的。
肖阳能躲过大难是因为这本书,肖阳现在山上,竟然一只小鸟或者野兽都没有,也是因为这本书,如果不是这本书,这时的肖阳已经死了好几回了。
肖阳只感觉,这地图越来越大,仿佛自己已经进了里面一样,他在里面看到了很多东西。比如,这山是两界山,是人间和修仙界的分割线,山中的一切都与人间不同,在人间,只有人是万物之灵,而在修仙界却是万物都有灵,只要勤于修炼,吸取日月精华,再加上机缘巧合,都可成仙。
看到这里,肖阳突然好像对第一页的那几个字有了新的认识,“万物有灵,观自在心。”肖阳没有停下来,他继续看下去,看到山高路远,很远以后,看到了人,还有一大片的院子,还有一个大山门,山门上还有大字,肖阳一看,竟然认识,上书‘凌云宗’三个大字,然后地图到这里就不再动了。
后来,肖阳又看了半天,还是这些东西,没有新东西出现了,肖阳才不再看了,他闭上眼睛,书上的金光也消失了,一切又恢复了之前的状况。
肖阳在想,看来,这个地图指示的最终的目的地是凌云宗,肖阳体味着这几个字,壮志当凌云,有魄力,不知道这和自己修成灵道有什么关系?不管怎样?都要去看一下了。现在的情况是不去也不行了。
肖阳的身上现在是一两银子都没有,肖阳以前没有自己带过钱,都是老王或者是跟班带的,如果到了那个门派,人家向我要银子该怎么办呢?肖阳发愁了起来,肖阳以前听说过一分钱难倒英雄汉,当时还不以为然,现在明白了。可是,怎么赚银子啊?
肖阳在发愁的时候,时间过的很快,肖阳再一看,天已经亮了,看到这青山绿水,又想起了一句话,唯清风明月不用一钱买,这会自己只有这些了,对了,还有野果。
肖阳从书上下来,继续往前走,因为地图他看的很仔细,所以,这会但是走的很快,这座山很大,但是有很多小山坡,肖阳想,这不应该叫一座山,应该叫山系才对,因为这小山坡也比肖阳在人间时看到的山大的多。
肖阳一步一步的往前走,仿佛这个地方只有他这个人一样,其它的都不存在,肖阳是没有看过他走过的路,那些小鸟们等肖阳过去,都出来了,叽叽喳喳的在通报着消息,知道怎么回事吗?到底怎样了?我怎么都不敢出来看一眼?
同伴都在说,不知道啊?我们也是不敢出来的,我在昨天夜里只看到金光一闪,然后就什么都不知道了。那些野兽也是如此,肖阳过去了之后,都跑出来看是怎么回事?都是什么都没有看到。野兽们一看没什么,它们都不在乎的,该怎么生活就还怎么生活了。
肖阳这时已经走了好几个山头了,感觉着,好像快到了那个什么‘凌云宗了。’肖阳想着快到了,就走的加快了,渴了喝山泉水,饿了摘山中野果,他也想吃肉,但是鸟毛都没有看到,没办法啊!
到了晚上了,一看还没有到,肖阳还是找了一个地方休息,走了有一个月左右,这天还在往前走,肖阳已经麻木了,真是看山跑死马啊!他觉的估计还要好久吧!就慢慢走!
肖阳走路都是低着头走的,这时,他偶然一抬头,才发现走到了一个山中的地势平缓地带,他竟然看到了很多的房子,肖阳激动怀了,他可是好长时间都没有看见过房子了,虽然没有几个月,但是对于肖阳现在来说真是度日如年啊!
肖阳不顾身体的劳累,其实他也不累,向着那片房子跑过去了。肖阳跑的太快了,他从来都没有跑这么快过。肖阳那个高兴啊!好像从来都没有这么高兴过。
他跑的太快了,迎面有一个人走了过来,肖阳一时停不下来,和那个人碰在了一块,肖阳感觉好像自己撞到了一块软软的肉上面了,肖阳没有受什么伤害。被撞的那个人可生气了,把他的肚子给撞的生疼。
这时,肖阳还趴在他的肚子上,他揪起肖阳的耳朵,说道:“小子,怎么走路的?没长眼吗?”